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上的讲话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大全5篇)

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上的讲话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大全5篇)

时间:2023-10-02 14:48:27 作者:书香墨 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上的讲话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上的讲话篇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经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20xx年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坚持部门引导、农民主体分类推进、不断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底,全乡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个,全面完成县上下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目标。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三、方法措施

(一)宣传培训促发展。

今年我们计划通过在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微信qq等宣传方式加强新型农业发展宣传,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和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好处,增强农民入社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示范社吸收贫困户入社进行帮扶式生产,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加强培训力度,组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管理、财务知识、电商营销进行培训,规范合作社发展,培养一批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专业人才,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建设水平。

(二)加强注册登记指导。

工商、农经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引导有一定规模和生产水平的种养殖基地和种养大户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营业执照。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产业基金入股等形式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兴建生产服务设施,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兴办农产品加工业。

(四)加强农业技能服务。

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转,做好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等服务。积极推进整村整组连片流转,通过互换方式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积极和农业部门联系,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壮大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各村、乡属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理念,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建设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专人负责的'长效机制。

(二)明确职责。各村、乡属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要加大宣传力度,抓好督促检查,共同推进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

(三)强化考核。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考核机制,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又好又快发展。

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上的讲话篇二

9月6日至7日,农业部经营总站副处长郭娜英带领调研组调研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省农牧厅农经处调研员杨玉杰、市农牧局副局长向国科、县委副书记郭立平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深入南湖镇浓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水洛镇拥琪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朱店镇郑山村李玉红家庭农场、水洛镇贺庄村拥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详细查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基地、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用工合同、财务管理、产业发展和示范带动情况,并与理事长、农场主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合作社规范建设和创新发展情况,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的运行机制和风险防控等基本情况,成效和作用,存在问题和困难,农民成员入股信用合作的意愿,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能的做法。

通过调研,农业部调研组对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调研组认为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具有明显特色,政府高度重视,部门注重示范创建、示范引导,以苹果、洋芋、畜牧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种养大户、农村能人为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创出了一条适合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全县已审核认定一般性家庭农场507个,认定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05个,创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73个;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89个,创建国家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5个,市级示范社29个,县级示范社73个,今年申报市级示范合作社19个,合作社成员达1.5万户,带动农户2.8万多户,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上的讲话篇三

现阶段,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关键,是在其发展要求、发展效率、发展力量、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营造农业创业与就业的良好环境。

(一)加快要素市场取向改革

一是在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方面,通过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完善法律法规,在对农民土地承包权实行物权化保护,将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权属明确区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林地、水面等生产要素通过流转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集中。

二是充分考虑到农业长远发展带来的设施农用地需求,赋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自身土地用于农业用途的使用权和调配权,在合理规划、留有余地的基础上,探索仓库租赁、土地银行等模式,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施农用地问题。

三是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抵押方式,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建立农业担保公司,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引导产业基础好、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合作。

(二)转变政府农业扶持方式

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性、平台性设施等的公共投入和政策扶

持的力度,并完善农业公共政策和公共投入的绩效考核。

二是允许基层对政府部门的农业扶持资金和政策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农业扶持政策的.效率。

三是逐步调整农业补贴的投向与结构,切实增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改变农业补贴变成了人人有份的普惠制收入补贴的现象,将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助政策的增量,向专业大户、养殖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三)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体现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装备等方面的集成上。随着经营规模扩大,新型主体普遍感到知识技术欠缺和人才储备不足。种粮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特别是从事高效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一方面强烈感到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求贤若渴。

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要重点扶持“年富力强”的经营主体,如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基层创业的大学生。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要大力扶持“强效辐射”的经营主体,如“投资农业企业家”。从社会效益角度看,要积极扶持“土生土长”的经营主体,如“农村种养能人”和“农村干部带头人”。

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上的讲话篇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主力军。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模式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模式,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1、农资店+植保+合作社形式

在一个或多个合作社间落实几个农资店,用农资店向各个合作社提供农业服务,并集采帮助解决销路。

这个和社区门店、电器直营店、手机自营店是一个模式,能够直接面向农民提供服务。还能够对附近其他的合作社和农民提供直接的农业服务。

类似于一个经营主体是带头人。带头人又从事着其他很多兼职业务。

2、个人带头人+电商直播模式

以一己之力,带动销路,并能够有营销能力,可以辐射全国或者某一特定区域销售。

这些有销路的人。才能带动前端的种植养殖过程标准化。

个人也可以考虑成立咨询或服务公司,做农业服务。

3、家庭农场+认养+教育模式

家庭农场是新经营主体,也可以和认养结合,不做大陆货,做精品农业,一般也是会和有机农业扯上关系。

还有面向中小学的农业教育,素质教育,基本上也是定点几个家庭农场。这个结合认养会更有趣。

4、农特产品“专”模式

做农特产品,是农业的未来,农业不能铺面,要聚焦。

现在很多小区边上也有农特产品门店,有些农贸市场里也有农特产品摊位,这都是很好的尝试,用销售带动农特产品的生产。

5、产销联盟直供模式

新型农业主体,也包括直销直供模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适合走这个模式,我们还是需要特事特办的。

至于什么样的农产品合适,就需要大家自己琢磨了。还有怎么构建产销联盟,可以看这篇文章《模式分析:一个农业大商业模式(产销联盟)》。在构建了产销联盟之后,也需要就直供的运营模式设计出配套农产品的样式。

6、托管农业+补贴认领模式

这个模式是专门为那些有大规模闲置农业用地流转需求的人准备的。他们流转后的土地,可能大规模种植,也可能做养殖,也可能性做示范,也可能只为补贴。

补贴怎么计费,怎么发放,怎么精准,也是这个经营主体会考虑的。

当然还有其他的模式。都是和一产新型农业主体和三产相融合的。

01

立体农业

又称层状农业,立体农业最早产生于农作物的间作套种。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

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地理教材上通常所指的立体农业)。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两熟为主,旱地以小麦一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或两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

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

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合理的立体农业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在其他国家,如坦桑尼亚、斯里兰卡等也常见立体种植,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正在兴起与中国立体农业相类似的混合种植、多层利用和农林牧渔结合的种植、养殖业。

02

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利用鱼的排泄物,经由抽水机送到有硝化作用的蔬莱水耕池,其中的水中题浮物舆有害元素(有机大分子),经硝化菌等益菌的转化为营养小分子(氮、磷、钾、镁、……等)後,供给植物的水根吸收,经光合作用促使植物成长同时也净化了水质,循环回鱼池提供鱼类健康的生长环境,利用水循环交换的设备,让两种生物互惠合作生长。

03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的核心在于农业,通过引入旅游功能,实现农业与旅游的功能性渗透和延伸,两者的结合既实现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一种新型的途径与方式。

04

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internet agriculture)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本质是互联网+农业。从种植、养殖到销售都引进互联网。

像“云种养”这种农技问答网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农民朋友有什么问题只需用手机登录云种养,就能将问题对接几万名专家,快速获得专业的解答,同时它又有自己的农友圈,农民朋友还可以分享经验,学到更多的农业知识。

05

精准农业

又称为精确农业或精细农作,发源于美国。它是通过3s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环境条件和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精细准确地调整各种农艺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水、肥、种子、农药等的量、质和时机,以期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

相对于传统农业的最大特点是:以高新技术投入和科学管理换取对自然资源的最大节约和对农业产出的最大索取,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手段之精新,农业资源投入之精省,农业生产过程运作和管理之精准,农用土壤之精培,农业产出之优质、高效、低耗。

06

坝子农业

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石灰岩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在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坝子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按成因和沉积物类型可分为断陷坝、岩溶坝、冰成坝和火山坝等,断陷坝有河流或湖泊的沉积物,土层厚,比较平坦,可耕地面积大,水利条件好,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滇池坝子即属此类。它是云贵高原最大的坝子之一,是由河流夹带的泥沙淤积和地壳运动、湖水位下降、湖面积缩小而形成的。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

云南省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云南的坝子之多它们虽然仅占云南总面积的6%,但却是云南最美丽富饶的土地。北部高山坝子因气候寒冷成为水草肥美的牧场外,大多数坝子则处于亚热带、热带地区,为云南的主要农业区。

云南坝子种稻的历史悠久。丰富的野生稻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保山、红河、元江等热带、亚热带坝子和河谷的发现,证明云南坝区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数千年来人们的辛勤劳作,使云南坝子成为云南稻作农业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大多数坝子都被冠以“粮仓”美称。

07

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易有洪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如此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尚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这种生产结构称为“果基鱼塘”“桑基鱼塘”“蔗基鱼塘”。这种生产方式使农业各环节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顺德、南海等市。新的基塘农业模式和科学的方法,使农副产品更多样化,质量更提高,加强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08

温室农业

温室农业是指在人工保温设施中经营的农业,是大田的一种补充。分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两种,可以人工调节温度和湿度。主要用于蔬菜的超季节栽培,使冬春两季也能生产供应,在寒冷地区,利用温室农业技术也能获得多种农产品。

09

光伏农业

10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

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物流运输、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11

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

12

垂直农业

垂直农业也叫垂直农耕,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压力及资源匮乏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资源与空间的充分利用,在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最大化发挥,所形成的一种农业耕作方式。

垂直农业在拥有健全环境控制系统的室内种植粮食作物有如下优势:提高水肥利用率;在食物消费地种植食物,节省了从外地运输所需的燃料;在室内种植对地点、气温、湿度、土壤成分等作物生长所需基本要素的选择具有灵活性;不必担心遭遇恶劣的气候条件,如干旱、洪水、疫情等。是一种获取食物、处理废弃物的新途径。

垂直农业顾名思义,就是把蔬菜种植在一幢建筑物里,是当前“室内温室”的升级版,在由玻璃和钢筋组成的光线充足的高层建筑物里出产人们所需的食物。比如:在1楼喂养罗非鱼,在12楼种植西红柿……在建筑物内,所有的水都被循环利用;植物不使用堆肥;产生的甲烷等气体被收集起来变成热量;牲畜的排泄物成为能源的来源等。

13

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是以基因工程综合组建的工程农业。白色农业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生产环境高度洁净,生产过程不存在污染,其产品安全、无毒副作用,加之人们在工厂车间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化地称之为“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不是一种耕种模式。这六个产业就是目前的白色农业——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环境保护剂。白色农业能改善农、牧业产品的品质,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值。

14

富碳农业

富碳农业是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秸秆等其他干物质,可以加工成为化工、建筑、燃料等原料回馈工业生产。

此外,“富碳农业”生产出的粮食、蔬菜、水果只利用人工光源和营养液水进行栽培,完全不用土壤甚至基质,可以有效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在不使用农药的前提下实现无污染生产,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5

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

16

绿洲农业

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绿洲农业是灌溉农业在沙漠地区的一种形式。

17

河谷农业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河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热量较充足,再加上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等因素,成为青藏地区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如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18

彩色农业

彩色农业有四种说法:

种植非单一颜色的农作物的农业类型,比如花卉和园艺业生产部门所生产出的产品。

可直接生产出不同颜色的同一作物,如棉花现在可以生产除了白色之外的其他颜色

是指具有多种颜色农作物组合而成的新型现代农业。

也可指使用不同颜色覆膜的农业类型。(在红光照射下,水稻、小麦发育快,成熟早,产量高;辣椒生长快,结果多;甜菜糖分和维生素含量高。采用紫色薄膜覆盖,茄子果实又大又多;菠菜茎壮叶肥;西红柿增产40%以上。用黄光照射芹菜,叶大茎粗,品质优良,增产显著。银色薄膜具有保温防暑、冬暖夏凉、增加光热、早熟增产的作用,适于栽培多种菜类。

近年来,榆树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度聚焦改革创新,以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为依托,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构建农业经营新体系的有力抓手,狠抓农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提升,大力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17家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管理规范的新型经营主体,投入财政扶持资金290万元,形成了土地托管联户经营等7种成熟的经营模式。到2014年末,全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2842家,种粮大户2048户,流转土地面积2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45%,平均增产粮食10%以上,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近千元。2014年经农业部门测产,全市粮食产量突破80亿斤,同比增产粮食10亿斤以上。

一、土地联户托管经营。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合同,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经营,合作社秋天收获后扣除种、肥、农药、农机作业成本等正常生产费用,取同等地块中上等产量按当时粮食市场价格跟农户现金结算。全市共有220家,托管规模经营土地40万亩,带动农户40000户。比较典型的是五棵树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2014年入社农户达到342户,托管土地8760亩,年终每公顷分红12000元。

二、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农户经营。主要是企业利用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帮助合作社解决在规模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合作社运用企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作业,从而提高单产水平和质量标准,实现了增产、增收;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一部分到合作社务工,转变为职业农民,另一部分外出务工,均可在土地收益基础上的额外增收,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三方共赢。目前,6家企业运作,已流转土地5.2万亩。吉林省粮油储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同榆树7家合作社合作经营土地33000亩,生产过程由企业统一指导,秋后在农户拿走保底收入后所剩利润,每公顷企业只收1000元钱,剩余部份全归合作社,充分调动了合作社和农民的积极性。该公司计划实施“三个一”工程,即:投资1亿元资金扶持100个合作社开展规模经营,为每个合作社提供100万元生产资金,支持每个合作社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00公顷,共计流转土地1万公顷。卡森国际集团农发福地米业有限公司,与延和朝鲜族乡合作社合作,种植水田4800亩。公司承包合作社提供的耕地,合作社成员可到公司务工,也可外出务工。第一期承包期限为三年,每公顷不包括直补1.2万元,承包价每年按5%递增。公司计划按照现代农业标准把延和乡打造成水稻规模经营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田种植现代化,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三、家庭农场经营。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4年家庭农场达到923家,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230户,流转土地面积29.8万亩,全年经营收入预计可达4.4亿元。如土桥镇古井村春林家庭农场,2014年经营1500亩,总收入达到200万元,扣除各种费用纯收入70多万元。

四、合作社统一经营。合作社以支付土地租金的形式转包农户土地,风险由合作社承担,农业生产全过程由合作社负责的规模流转方式。2014年,全市共有1659家合作社,统一规模经营土地138万亩,带动农户48000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弓棚镇喜迎春农机专业合作社,2014年合作社经营土地6000多亩,合作社实现收入126万元,合作社成员每公顷土地纯收益11800元,比自主经营增收1000元以上。

五、合作社统种分管经营。由合作社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生产标准,秋后按服务项目分户结算费用、按土地面积分户收获作物的流转方式。目前全市有六家合作社实行这种方式,种植面积达6万亩。2014年五棵树合发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面积15000亩,收入200万元,实现利润60万元。

六、种植大户规模经营。种植大户通过与农民或村集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从事规模种植的流转方式。全市共有2048个种植大户,流转经营土地37.5万亩。五棵树镇合发村农民李军,2014年承包土地450亩,全部种植玉米,年收入15万多元。

七、龙头企业直接经营。龙头企业利用企业自身的资金及科技等方面优势,租赁农民土地,建设生产原料基地,发展规模生产,实行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标准化“六统一”生产。目前,全市共有28户龙头企业流转经营土地6万亩,直接带动农户2000户。其中比较典型的:浙江天下正方在于家镇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流转水田4500多亩,生产绿色有机水稻,建设有机水稻基地。同时该公司计划对三个村9万亩水田进行全部流转,并依托当地旅游资源,打造农业旅游基地,建设体验式种植基地、影视拍摄基地,实现农业综合开发。

围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重点做了以下4个方面工作:

一是政府主导推进,解决农民思想顾虑问题。坚持现有土地承包经营关系长久不变作为重要原则,通过每年召开的全市土地流转大会,宣传土地流转政策,让农民明白流转的只是土地经营权。并通过各种形式培训,让农民掌握就业技能和本领,组织农民转移就业。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包括农村医疗保险、农民养老保险、大病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等一系列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实行典型引路,推广先进的规模经营方式。根据区位条件,制定了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规划。在农机化程度较高、土地能够集中连片的乡镇,大力发展土地托管联户经营;在一些丘陵地带,重点发展种粮大户经营,推动土地向会种地、能种地的种粮能手流转。在家庭合作方式较多的地区,推广家庭农场方式经营。每年都选择好的经营方式,通过现场会、作专题报告的方式,推广先进经营经验,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三是加强组织保障,规范土地规模经营行为。全市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各乡镇和村级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指导农户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实现了土地流转的阳光操作、公平交易,切实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并在经营和管理方面强化业务培训和指导,尽快培育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并对发展过快的经营组织,合理控制发展规模,防范经营风险。同时,我们对土地流转行为加强管理和监督,严防改变农业用地性质,实行了土地流转备案制度,建立以一户一表、一村一册、土地台账为主要内容流转信息资源库,有力保障了全市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工商资本进注,联合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通过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初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直接经营”两种模式,有效解决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的资金瓶颈问题,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民的三方共盈。目前,除浙江卡森实业集团直接经营土地、厦门人天行农业生物科技公司与于家镇蓝河坝米业合作,共同经营土地等典型案例外,弓棚镇荣誉村喜迎春合作社与陆露雪公司加工粘玉米等重点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

下一步,榆树将按照“一手抓规模、一手抓培育”的原则,以发展土地托管经营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为主,促进家庭农场经营、合作社统一经营、龙头企业直接经营、种粮大户经营等模式多元化发展。同时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由生产合作向土地合作、资本合作、资金合作、资金互动、品牌共享拓展,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发展合作与联合、开展兼并重组。支持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鼓励农民带地入股、带机入股、带资入股等新型合作方式,推动新型主体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广泛热议的话题,一时间也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的进入,指向消费升级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已经演化出多种模式。基于土地的农业经营模式根据主营产品将现代农业分为品牌农业、加工农业、科技农业、农业+休闲、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本文将结合企业案例对这些农业经营模式做个探讨。

一、品牌农业

品牌农业就是做品牌农产品的农业,这种农业模式是现代农业经营的基础,讲求的是打通从选址、育种、种植到营销、销售的全流程管理,并取得相应质量认证和商标权,以提高消费者信任度和市场美誉度,进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获取更高经济效益。品牌农业只有做到全流程管理,才能实现品种、品质和品牌的统一,典型代表如“褚橙”,而依靠明星代言、渠道营销方式创牌的“潘苹果”、“华圣果业” 等,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品牌农业。

案例链接——佳沃集团

佳沃集团成立于2012年,是联想控股旗下的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投资平台。佳沃集团以品牌为导向,构建起“全程可追溯、全产业链运营、全球化布局”的“三全模式”,创新农业种植方式和经营方式,探索了蓝莓、猕猴桃为代表的品牌农业模式。目前佳沃集团已经在饮品、水果、动物蛋白和品牌包装食品等领域建立了领先的全球化产业平台。

在农业项目布局上,佳沃集团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采取了多种模式,公司自建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公司自建基地。佳沃集团在其自建基地均建立了区域经理、片区负责人、技术人员、承包农户四级管理体系。一个承包农户管理20~30亩,负责对基地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套袋、施肥、剪枝等具体工作。

“公司+农户”模式。佳沃集团与种植商建立了“植入式管理”合作模式,将自建示范基地的管理模式引入合作经营基地,并为种植商提供了统一的农产品供应、融资渠道和品牌营销服务。公司向种植商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并参与最后的收益分红。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连片实行产业化经营,实现龙头和基地的相互依赖、风险共担、共同发展,基地利用现代it技术在各个生产环节建立无线网络,实现农业园区植物生长环境的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实时监测植物生长状态,实施规范化管理。

二、加工农业

加工农业是指对农产品进行再加工、以提升其附加值的农业类型,其关注点在于加工后的农副产品或食品饮料,而农业生产环节主要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和品质。加工农业一般是由食品企业自建基地或合作的基地,主要是定点物流运输,附加值相对较低,但适用面更广,是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村劳动力就业难、农民收入水平低的一个有效途径。

案例链接——汇源集团

汇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140多个经营实体,链接了1000多万亩优质果蔬茶粮等种植基地,建立了基本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构建了一个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以果汁产业为主体,形成了汇源果汁、汇源果业、汇源农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业务格局。

汇源集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投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已经在全国10个省市落地了20个农业产业园区,如中国农谷汇源生态产业园、新疆沙棘深加工基地等,其项目运作模式包括自建生产基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两种。

中国农谷汇源生态产业园为自建基地,汇源集团计划建设10万亩有机谷物种植、50万亩有机桃、梨、柑橘种植基地和1万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是集农耕、生产、科研、住宅、交通、旅游、娱乐、休息、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

新疆沙棘深加工基地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汇源集团和当地政府共同建设水果基地,生产环节由果农负责,汇源集团主要负责果品的加工、包装、销售环节,并为农户提供技术、资金、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三、科技农业

科技农业就是以农业科技为基础,强调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进而实现新的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经营模式。科技农业一般包括育种农业、智慧农业等,前者如隆平高科主要聚焦在育种,后者如以色列的智慧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6%。

案例链接——隆平高科

隆平高科主要从事于杂交水稻、杂交辣椒、杂交棉花、杂交玉米、杂交油菜和优质西甜瓜、蔬菜新品种(组合)的选育创新、快速扩繁和推广销售。自成立以来,隆平高科十分注重对种业科技的投入和研发,并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不仅在中国、印度等过建立了研发机构,同时拥有近万亩的试验基地。

隆平高科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的示范区项目,明月山示范区是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农业示范区项目,项目依托江西宜春明月山资源优势,采用了复合型开发模式,已形成有机农业+旅游+服务的循环产业链。明月山示范区建有富硒香米、樱桃、蓝莓等有机认证的农产品,以及中华鳖、鳜鱼、山林芦花鸡等特种养殖的珍稀动物,并建有与生产相配套的加工中心、休闲园区。

四、农业+休闲

“农业+休闲”模式是利用当地独有的农业资源,发展“产业+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一是打造附加值高的农业,二是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在休闲农业区,游客可以参观、采摘水果、体验农民的生活、还可以住宿和度假。“农业+休闲”模式是以品牌农业为基础的,延伸发展农业衍生的多种功能业态。

案例链接——多利集团

多利集团作为农业+休闲的领军企业,在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热带农业等三大板块,已形成60多个基地和100余种产品体系,在休闲农业方面也打造出了“多利农庄”的休闲农业品牌。多利集团在全国拥有9大农业基地,有机种植总面积3万多亩,十多年来已成功服务数百家优质企业和10万多个家庭。

2016年,多利农庄战略转型升级,中国平安投资控股,多利农庄成为“平安好生活”的承载主体,依托平安140万销售团队及7000万高端客户资源,拓展新销售链条和营销网络体系。多利从有机蔬菜的先导者正式转型为健康安全食生活方式的提供者。

成都多利农庄项目总规划面积约2万亩,以“市民农庄、乡村创客、造梦乐园”建设主题,激活都市农业的多重价值,构建集休闲农业、养生农业为一体的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地和有机农业旅游目的地。项目计划建设10000亩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大型智能温室大棚、分拣包装中心。同时创建农业科创中心,以乡村创客为载体,以“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服务平台”的模式吸引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周边地区5万亩生态农业发展。

五、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模式是以农业为环境和背景,以挖掘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为主线,其主要关注点在于文化旅游功能和地产的开发运营。休闲+农业模式不太关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本身的价值,农业更多是以景观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市民农园等形态存在。

案例链接——蓝城农业

蓝城农业公司由蓝城中国(原绿城集团)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共同成立,是蓝城中国四大核心业务——房产(代建)、农业、颐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通过科研资源和工商资本高效结合,同步推进种子种苗的研发与推广,建设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着力打造涵盖农业科研与生产、生态休闲与观光的创新型、高技术引领并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共享共赢的创新平台。

春风长乐占地约16000亩,由蓝城集团和物产中大集团联手打造,是以农业为基本产业的养老养生、休闲旅游、创业居住的综合性农林小镇。小镇规划有一环六园,一环为世界农业环,六园分别为香药稼圃、温泉溪谷、古寺禅茶、桃源牧场、耕读人家、森林硅谷。项目分成“庄、村、镇、园”4级空间体系,主要功能是农业、旅游、创业和颐养。小镇中心规划有幼儿园、国际学校、颐乐学院、文创街区、酒店、康养中心和社区商业。

六、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模式也可称为特种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在盐碱地、沙漠、污染土地等特定土地上发展的农业,注重生态修复与农业发展并行推进。生态+农业模式既有利于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也有利于形成适度规模、资源高效配置的农业生产体系。

案例分析——大生农业

深圳市大生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立足食品安全和健康农业,发展开拓大联合、大合作、大组织的农业管理与治理方式,以“农业+科技+金融”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模式带动现代农业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其下属上海大生农业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农业产业投资、种业研发与运营、农产品全球采购和智慧流通、产业链金融、农业科技研究与运用、农业土地生态修复与治理、农资和农技服务及基础设施与建设等。

大生农业与吉林省白城市政府联合发展燕麦产业,投资建设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公司+农业合作社(村集体)+产业园区+农户”模式带动燕麦种植和种业发展,借助燕麦在生物修复盐碱化土地的良好成效,逐步实施对白城及周边2000多万亩盐碱化沙化土地的改造治理,有效实现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和精准扶贫。

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上的讲话篇五

8月26日,以省审计厅副厅长、省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王学文为组长的省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组到我市,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扩大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推行农牧衔接互动,优化农业结构,打造产加销农业产业链条等措施,有效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412个,规模种植土地面积为722.2万亩。

调研组先后到嫩江县农业科技园区、维民生态农业种植合作社、嘉田水稻种植合作社、保全种植合作社、嫩江县鸿兴面粉有限公司,孙吴县沿江乡桦林农机合作社,爱辉区坤河乡林峰农机合作社实地调研考察,了解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培育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研究》调研课题召开座谈会。

调研组对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黑河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大胆实践,措施有力。强调要结合实际,深入探索,创新方法,不断优化新型主体发环境,切实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调研组将把此次调研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反馈上级部门,为我省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参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